機械分級機除主要作為磨礦的輔助設備進行預先分解和檢查分級外,有時也用于對含粘土礦石進行洗礦以及對礦漿進行脫泥、脫水。
根據運輸沉砂機構的形式不同,機械分級機可分為螺旋分級機、耙式分級機和浮槽分級機等。其中螺旋分級機構造簡單,操作方便,分級槽具有較大的傾斜角度,便于同磨礦機做自流連接,故應用較普遍。其他形式的分級機雖然在我國仍有使用,但已停止制造。
螺旋分級機的外形是一個矩形斜槽,槽底傾角為12-18.5度,底部呈半圓形。槽內安裝有1或2個縱長的軸,沿軸長連續地安置螺旋形葉片。借上端傳動機構帶動螺旋軸旋轉。如為雙螺旋,從上部來看螺旋葉片均是向外轉動。礦漿由槽的旁側給入。在槽的下部形成沉降分級面。粗顆粒沉到槽底然后被螺旋推向上方排出,在運輸過程中并進行脫水。未及沉降的細顆粒被表層礦漿攜帶經溢流堰排出。分級過程與在分泥斗中基本相同。在分級槽下端有一個框架。框架的上部橫梁設有提升裝置,用以調節螺旋葉距槽底的距離,并在停止時將螺旋軸抬起,以防止礦砂沉積埋住螺旋葉片。
螺旋分級機按分級液面的高低又可分為高堰式和浸入式(或稱沉沒式)兩種。高堰式分級機的溢流堰高于下端螺旋軸的中心,而低于螺旋葉片的上緣。分級液面的長度不大,液面可直接感受到螺旋葉片上的攪動作用,故適于粗粒級分級使用,分機粒度多在0.15mm以上。浸入式分級機的下端螺旋葉片完全浸入在液面以下,分級面積大而又平穩,適于細粒級分級,分級粒度在0.15mm以下。它的溢流生產率較高。此外還有一種低堰式螺旋分級機,其分級液面低于下端螺旋軸承,液面很小,攪動作用大主要用于含泥礦石的
洗礦。